被神化的日本校餐,真的值得膜拜嗎?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6-15

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掃碼
繼續(xù)在永銘國際官網(wǎng)閱讀文章
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更方便
每隔幾年,國內(nèi)食品環(huán)節(jié)出問題的時候,被全世界公認為食品最安全的國家—日本,就會被拿來當做楷模贊揚一番。
一部記錄了日本一所普通小學的日常午餐的8分鐘短片,在YouTube上創(chuàng)造了點擊量超過2600萬、評論超過25000條的記錄,直到今天依舊熱度不減。

日本食品安全為何走上神壇?一份普通的日本小學生的午餐,為何會在全世界引起如此大的反響?日本的校餐文化,真的那么值得敬佩嗎?
走進日本校餐簡史
日本的校餐,最早于1889年山形縣鶴岡町私立忠愛小學為貧困兒童提供的免費午餐。
從1923年起,逐步在日本推廣開。1941年太平洋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一度中斷,又在1947年起重新在全國大力實施。
1949年起,日本接受國際聯(lián)合兒童基金會的援助,開始加入用脫脂奶粉做成的牛奶。1966年起,日本實行免費提供牛奶和面包的政策。

經(jīng)歷多年的改革后,日本的校餐制度變得更加完善與嚴格。
日劇《CHEF三星營養(yǎng)午餐》甚至以此為素材,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對學校食品安全異常重視的日本。
日本校餐有多厲害?
《CHEF三星營養(yǎng)午餐》以米其林三星餐廳主廚遭人陷害重整旗鼓為題材。而主角要恢復名望,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媒體鏡頭下面為一所學校的300個小學生制作美味可口的校餐。

原因:沒人會聘請一個身負導致食客中毒惡名的廚師。只有學校不在意,因為校餐的后廚比哪家餐館都要干凈,食物都是在徹底嚴格的衛(wèi)生管理系統(tǒng)下運作,正因為有絕對不會發(fā)生食物中毒的系統(tǒng),所以無所謂有“前科”的廚師。
這個前情提要,一下子把日本校餐供上了神壇。日本校餐有這么厲害嗎?
這部劇從各種角度證明,是!日本校餐在食品安全方面要求的高標準,嚴格得近乎“變態(tài)”,連米其林三星大廚幾乎都無法招架。
制作校餐時:
1.要求在食材的清洗環(huán)節(jié),不能有水滴掉在食堂地板上,因為可能會導致細菌繁殖。
2. 食材送到食堂后的檢測環(huán)節(jié),必須要測量食材的溫度變化,以確保食材在運輸及保管期間沒有問題。
3. 嚴格控制孩子們食物的卡路里攝取量,因為校餐有營養(yǎng)攝入規(guī)定。
4、保證食材的新鮮度,當天的飯菜必須當天現(xiàn)做,不能提前準備。
5. 學校的營養(yǎng)師負責食物的選擇和搭配,制定出菜單。每頓午餐必須含規(guī)定的營養(yǎng)素。
6. 對于學校的校餐有完善的校餐法規(guī)定,并且由有力的監(jiān)管者監(jiān)督。
7.每頓校餐必須由校長先試吃。
嚴格的管理系統(tǒng),保障了孩子們?nèi)肟诘氖称钒踩R沧尳裉斓娜毡拘2椭贫葹槭澜绶Q贊。
但其實,日本也不是一開始就做得這么好。
日本食品安全進階史
1986年,日本的學校發(fā)生了10起受害者總數(shù)超過500人的食物中毒事件,其中一半是因為學校供餐設施導致的。次年,厚生勞動省立即發(fā)文要求對全國學校供餐的設施進行重點監(jiān)視和指導。
1997年4月1日,日本文部科學省制定了《學校供餐衛(wèi)生管理的標準》,嚴格規(guī)范對學校供餐從業(yè)者的健康管理。
要求每年進行定期健康診斷,最好每學期三次,每月檢查兩次以上的糞便。每天記錄健康信息,若出現(xiàn)腹瀉、發(fā)熱、腹痛、嘔吐、感染病患者、疑似感染的患者、以及無癥狀病原體攜帶者的狀況時,依法遵從政府官員的指示。
另外,營養(yǎng)師和烹飪?nèi)藛T,包括臨時工都要參加研修,學習衛(wèi)生知識。在烹調(diào)及配餐時要穿專用的烹飪衣、圍裙、口罩、帽子和鞋等,以防止咳嗽、打噴嚏和頭發(fā)等碰到餐具和食品。避免穿烹飪衣或鞋進入衛(wèi)生間。圍裙和鞋等,用不同顏色來明確區(qū)別,用于不同的工作場所,使用后要清洗和消毒,按照類別保存,次日使用前必須干燥。
光是描述什么時候要對手進行清洗和消毒,《標準》中就詳細規(guī)定了六大類場景。
盡管如此,從1999年開始,諾如病毒仍然連續(xù)數(shù)年侵染日本的校餐。因為這些事件,2003年,2005年,2008年,日本對《學校供餐衛(wèi)生管理的標準》進行了三次修訂。
伴隨著立法和配套準則的不斷完善,各個學校也分別頒布預防和應對食物中毒的制度。建立了校醫(yī)、醫(yī)院、保健福祉事務所、學校,教委和家長的緊急聯(lián)動機制,包括如何確認食物中毒,嘔吐物如何清洗和保存,廚房如何保存標本……
設計得非常精細的制度引導著日本社會的變革。日本的校餐制度,法律明確規(guī)定了日本中央政府、地方政府、學校的責任,開明地引入了民間力量,形成了權責分明、行之有效的學校供餐體系。同時,這個體系還在持久的修訂和完善。
僅一頓簡單的學校午餐,細節(jié)處處折射出今天的日本對食品安全的重視與教育層面的特殊。
日本校餐令人驚嘆之處
在日本上小學,每個孩子在學校吃午餐,需要自己準備午餐袋、筷子、勺子、口罩、漱口的杯子以及功能不同的毛巾,用于擦手、擦嘴和鋪著當餐墊。
每周五放學時,孩子的書包會有一封信,黃色的狹長信封,上面打印著“保護者樣”的字眼,里面是下一個星期的課程表,需要準備的衣服、體育用具,午餐的菜單,角落里還備注著菜譜。學校的所有信件,右上角都會有校長的名字。
除此之外,學校還會定期給家長一封非常詳細的信件,里面打印了即將提供的午餐食譜,包括食材來源地產(chǎn)自京都本地還是其他某個地方,每餐供應多少克的菜、肉、魚、鹽、油和糖,包括什么菜和魚是當季的。內(nèi)容詳細明確,充分保證了家長的知情權。
從一年級開始,孩子就需要獨立運輸和分配午餐。下課鈴聲一響,值日的孩子就在教室門口的水槽里用洗手液洗手,拿自帶的毛巾擦干凈,排隊去廚房。倆倆一組,合作把米飯、湯、菜、不銹鋼的托盤,還有配菜桌子抬進教室里。
值日的孩子必須穿著白大褂,戴著帽子和口罩,拿濕毛巾把配菜桌擦干凈,再用干毛巾擦,陸續(xù)把飯菜、湯和牛奶擺好。
其他的孩子洗手后,就排隊等著領飯菜,每天有兩菜一湯,一瓶牛奶,主食是米飯或者面包。如果某個月,一個班有幾個孩子請假,節(jié)約出來的成本會成為某一天的果凍和巧克力蛋糕。那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。

午餐開始時,班主任在墻上貼一張當日食譜,用幻燈片放出來,給孩子們解釋,當天午餐用了什么食材。吃得最快最好的孩子,可以得到獎勵——墻上的當日食譜。
用餐時,學校的廣播會放固定的幾首曲子。日子久了,大家就知道歌唱到哪兒,就還剩下多少用餐時間。等最后一個同學吃完,大家再齊聲說一句“感激款待”。每個人把垃圾分類好,把牛奶盒洗干凈,壓扁,放進可回收的袋子里,值日的孩子們負責把東西運回廚房。
從菜譜制定、食物生產(chǎn)和運輸,到最后的就餐,有一整套嚴謹?shù)臈l文和流程,保證安全、營養(yǎng),以及孩子就餐禮儀的養(yǎng)成。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在社會活動中的教養(yǎng),滲透在校園生活的各種細節(jié)。
日本在保障孩子們身體健康的同時,也在飲食上對學生進行文化的培養(yǎng),以形成對健康飲食的判斷力、優(yōu)良的飲食習慣、良好的社交能力,以及對自然恩澤的感恩。
教育的理念是致力于培養(yǎng)一個有完整意義的人,而非僅僅是成績出色的學生。這些令人羨慕的日常,正是日本這個國家法治的閃光之處。
20萬移居日本 經(jīng)營管理簽證輕松辦結
4008-399-299